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媒体动态
《医师报》湖北省中医院巴元明教授:循着名医的足迹前行


湖北省中医院巴元明教授办公室里放着一个大书柜,里面层层叠叠堆砌着厚薄不一、新旧不同的医学书籍,一有空他就会翻翻这些书,温习医学知识。为了及时了解医学学科发展和提高自身医术,他还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自费订阅各种医学期刊,精心钻研,每每有收获,常与同行分享。
从医近40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德优怀远,才大博见”这几句格言便陪伴了他近40年。
成为名医的四个条件
1961年,阳春三月,巴元明出生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县顾岗公社的一个工农家庭。从小长在农村,巴元明早早就懂得了穷人的疾苦,自强不息的种子也在他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他深知,要想跳出农门,唯一的途径只有读书。
漫长求学道路上的每次考试,他都是名列前茅。1979年,巴元明考入湖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前身),1984年,巴元明以优异成绩留任湖北省中医院(原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
“学中医很苦,一旦你跨进这个门槛,就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不断学习,不断参悟。”巴元明说。工作3年后,“不安于现状”,巴元明深感进一步深造的必要,经过精心复习和备考,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湖北中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跟随名老中医黄致知教授学习,毕业后从事脾胃病工作。
1997年,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我国著名中医肾病专家邵朝弟教授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通过严格选拔,巴元明有幸成为了邵朝弟教授的“全国师带徒”弟子。
在邵朝弟教授的眼里,成为一代名医要有四个条件,即“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有悟性”。而巴元明品学兼优,具备成为一代良医的基本条件。追随了邵朝弟教授后,巴元明更明确了自己一生的主攻方向:中医药防治肾病。
跟着邵朝弟教授,巴元明学到不少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例如,不少肾病患者伴随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咳嗽吐黄粘痰,一般中医都会添加黄芩清热解毒,但黄芩有苦寒伤胃的弊端。邵朝弟教授经过多年摸索,发现有一种药材叫鱼腥草,不仅清热解毒,疗效与黄芩相近,而且不会苦寒伤胃,所以邵朝弟教授多使用鱼腥草而不用多数人用的黄芩。“许多‘不传之秘’,都是邵朝弟教授从医几十年的经验,她都无条件地传授给我。”巴元明说,师徒很讲究缘分,一批批“师带徒”结业是需要考试验收的,验收的方法之一就是老师和徒弟共同坐诊开方,开出的方子要有85%以上的相似度才能合格。

2000年12月31日,巴元明经考评合格出师。

2000年12月31日,巴元明经考评合格出师。


谈起自己的主攻方向,巴元明有太多的感慨。他说,在医学界,对肾病特别是晚期肾病几乎束手无策,常常看着患者最后死在冰冷的透析机前。而且随着社会的生存压力加大,这样的患者越来越多。这种现象让他痛心,也更坚定了他的决心,一定要发挥中医自身的优势,攻克肾病的难关,给患者以希望。
2003年,国家为了培养新一代名医,开展了首批200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训计划,通过全省、全国统考,巴元明以优异成绩成为全国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3年内,巴元明共接受了全国99位中医大师、名师授课,每堂课都认真做了笔记,笔记本至今保留。在学习实践中,巴元明深刻体悟到要成为一代名医须具备那四个条件,巴元明说:“我虽不是名医,但我一直追随名医,沿着名医指引的方向前进,沿着名医的足迹前行。”

提高中医疗效有“秘诀”
中西医之争虽然由来已久,但学中医出身的巴元明却没有这种“门第之见”。他倡导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作为一名现代中医,可以利用现代医学诊查手段,配合四诊合参,有利于中医诊断。但不能唯检查论,丢弃辨证论治。中医和西医对疾病的认识、归类、诊断等各有自己的观点,不顾客观实际、生搬硬套的“对号入座”是对中西医学的亵渎,不但治不好病,还会贻误病情。
“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是增强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巴元明说,继承是为了更好的创新,创新是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需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勇于借鉴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
巴元明擅长运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 2000年,患者张某因患慢性肾衰竭,病情十分严重,到多家大医院寻求治疗,病情反而加重。万般无奈下,张某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别人的指点下找到巴元明。巴元明采用内服外敷的办法,连透析都没用,便使患者病情长期稳定,20年过去了,张某依然健康地活着,一次都没有透析过。这些年来,张某每年都要来省中医院,除了复查身体,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向巴元明道谢。用他的话说,“是巴教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所以每次到医院我都要找到他向他问声好、道声谢,千言万语都道不尽我对他的感激。”
慢性肾病是中医中药的优势病种,巴元明开创了外治法治疗肾脏疾病的先河。敷贴剂型有传统膏剂、热熔膏,巴元明开发新剂型(保肾巴布剂),选取命门、肾俞、复溜穴位,组方保肾膏1号、2号、3号。2013年,单日参加敷贴治疗患者1.6万人,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也先后进行了报道。
在各大医院,都有着自己的“独家秘药”。这些药在药店并不销售,只能在医院内凭处方购买,这就是医院的“院内制剂”。作为全省中医龙头,湖北省中医院也不例外。这些院内制剂虽价格低廉,但大有来头。有的组方来源于经方,最长至今1700多年,有的则是经医院“黄药师”之手代代相传或横空出世,一旦出招,往往能让各种疑难杂症“非死即伤”。
湖北省中医院共有“独门秘方”100多种,其中近5年由巴元明牵头研制的就多达43种,在全国16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排名第一。“简便廉验是院内制剂的特点,即简易、便捷、廉价、有效。”巴元明说。
据了解,仅肾内科就有8种秘方。“这些院内制剂耗时很长,做成院内制剂大约需要17项研究。除此,还要做动物实验、药物实验等各种实验,处方的命名认证以及药学研究和药效学研究等等。”巴元明介绍,40个院内制剂2015年8月全部获得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2020年1月24日,巴元明教授牵头制定了《湖北省中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协定方》(第一版),有了“肺炎1号”。1月25日晚上10点,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应弟子巴元明教授邀请,对其中主要方剂推荐“柴胡陷胸汤加减”,并嘱托:“请根据病情,结合一线人员意见,随时调整。”巴元明根据临床病人及医生反馈建议,加减变化,最后确定为“柴胡陷胸汤合达原饮加减”。
2月23日,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制剂备案批件,由湖北省中医院巴元明教授团队研制的防治新冠肺炎的二个医院制剂获备案通过。此外,“肺炎1号”获湖北省科技厅“应急科技攻关项目”立项,在全省13家医疗机构开展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观察病人507例,临床治愈率95.07%。
正是在抗疫主战场,坚守阵地贡献了中医药智慧和力量,“肺炎1号”的研究进展受到了广泛关注。
2020年4月1日、4月23日,孙春兰副总理先后两次听取“肺炎1号”的研究进展相关汇报。
2020年8月23日,“肺炎1号”在全国科技活动周上展出,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带领湖北省省长王晓东、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等省市领导对“肺炎1号”的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
2020年10月15日,“肺炎1号”在由中宣部指导、湖北省委、省政府主办的抗疫专题展览上展出。
2021年2月18日,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巴元明作为16位湖北科学家(其中11位院士)之一,走上“科学家红毯秀”,受到高度评价。


 
巴元明教授走上“科学家红毯秀”

巴元明教授走上“科学家红毯秀”


学中医必须做好两件事
巴元明既是一位临床大家,还是一位优秀的中医教育家。“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巴元明教授非常注重人才培养。不断创新的年轻一代是中医药事业永葆生机的源泉,为中医药事业培养接班人,他不遗余力。巴元明要求学生:做人做事要“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成名成家要“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医德医术要“大慈恻隐”“普救含灵”“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临床之余,巴老师不光讲授专业知识,同时还为大家讲述做人、做事、做科研的道理,让人受益匪浅。”是师兄师姐对新入门师弟师妹讲的最多的话。他那种谆谆善诱、一丝不苟指导学生的方式,总让跟随他的学生们终身受益。
“学习中医首先态度要端正,要戒骄戒躁,慢工出细活,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中医需要积累,要学好中医,可能需要投入毕生的精力。”在巴元明看来,学习中医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精医”,即医术高明;二是“厚德”,即医德高尚。
他反复告诫学生,学医先习德,学中医必须先“厚德”。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要先怜悯病人,替病人难受,要把病人的病当成自己的病一样看待,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痛苦。说起他的从医生涯时,他说的最多的就是“把病医好”。“帮病人把病治好,是当初选择从医的初衷,不用掺杂任何其他的附加的东西,”他说,“对病人最重要的是一视同仁,不论其贫富贵贱,要对得起‘医生’二字。”
在学生教育方面,他精益求精,保质保量,对每个学生,他都会从头到尾地培养,但同时也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他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光点。”他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团队工作协作分工,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在团队内多次进行临床、科研交流会,共享心得体会。
此外,还多次邀请专家学者为团队进行专题讲座,如多次邀请邵朝弟教授讲授自己的成才经验、临床经验、用药经验。截至目前,巴元明培养了博士生与硕士生50余名,现在多数学生毕业后就职于国内三级医院,大多已经成为科室骨干者,正可谓桃李满天下。


巴元明(中)被评为“湖北中医名师”

巴元明(中)被评为“湖北中医名师”

对学术,他严谨创新;对患者,他仁爱宽厚;对学生,他严格慈爱,无论是传道授业解惑,还是救死扶伤,他的一言一行,始终体现着什么是笼罩百家的胸襟和高远平和的精神,也时刻践行着“精医厚德,博古创新”的省中医精神,成为无数中医人学习的楷模。巴元明身上体现出的人格魅力,既有谦谦君子的学者风范,又有精益求精的医者情怀,一如当年那个励志成才的少年,不忘初心,行稳致远,不负韶华。 (记者 宋箐 特约通讯员 王林群)


来源于医师报  2022年7月18日


X 关闭
预约挂号操作流程